中国制造业PMI连续回升彰显经济韧性
中国制造业PMI连续回升彰显经济韧性。2025年3月,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(PMI)达50.5%,较上月上升0.3个百分点,连续两月位于扩张区间,创近一年新高。这既受春节因素消退、企业复产提速的短期推动,更得益于宏观政策持续发力的长期支撑。从结构看,新订单指数(51.8%)与生产指数(52.6%)同步改善,供需协同性增强;装备制造业、高技术制造业PMI分别升至52%、52.3%,新动能加速成长;出口订单增速达近11个月峰值,内外需共振效应凸显。尽管外部环境复杂严峻,但PMI连续回升表明,中国经济凭借产业链韧性、市场主体活力与政策调控效能,正稳步释放回升动能,彰显出抵御压力、持续修复的内生动力。
2025年3月,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(PMI)达50.5%,较上月上升0.3个百分点,连续两月位于扩张区间。这一积极变化背后,既有季节性因素的消退,更凸显政策调控与市场内生动能的协同发力,充分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。
从数据看,3月新订单指数(51.8%)与生产指数(52.6%)同步改善,供需两端协同性显著增强。内需方面,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扩围升级,推动消费品制造业PMI回升;外需则体现在出口订单指数意外反弹至49.0%,接近临界点,显示外部需求韧性犹存。装备制造业、高技术制造业PMI分别升至52.0%、52.3%,其中新能源汽车、集成电路等新动能领域表现抢眼,折射出产业升级的强劲动力。
这一轮PMI回升,是中国经济韧性的生动诠释。一方面,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为制造业提供了坚实支撑。即便面对全球供应链重塑趋势,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仍占全球约30%,连续14年位居首位。另一方面,政策组合拳效应持续显现。从财政政策的“更加积极”到货币政策的“适度宽松”,从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到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,宏观政策精准发力,有效激活市场主体活力。3月小型企业PMI大幅反弹3.3个百分点至49.6%,正是政策红利的直接体现。
展望未来,尽管外部环境复杂严峻,但中国经济企稳向好的态势已逐步确立。随着“双循环”新发展格局深化,内需潜力将持续释放;而高技术制造业、装备制造业的快速成长,则为经济注入新动能。中国制造业正从“规模扩张”向“质量升级”转型,其全球竞争力与产业链韧性将进一步增强,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。
文章来源于—搜狐